查看: 1665|回复: 3

如何避免网络骂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4 11: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语言也可以被测量,它的尺度究竟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排布方式?早在互联网兴起之前,塞缪尔早川的《语言学的邀请》就已经被争相阅读,而现在,杠精、键盘侠层出不穷,我们似乎比前人更需要它,去看看这本书吧,这只是走下抽象化阶梯的一个开始。


评论区留言
如何正确地讨论问题,避免争吵,有一本书《罗伯特议事原则》,总结起来主要分为三点:
1.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
2. 不得质疑他人动机——因为他人动机不克整,论证动机偏题且毫无意义;
3. 讨论应就事论事,以解决当前带解决问题为限。讲了其他问题,就是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话题,变成了无休止的论战。


联想到自己,网上发言经常用“似乎” 这样的词,但却曾为人诟病:作为一个成年人了,就不能说话准确一点,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但我想,用“似乎”“感觉”这样的词的时候,我大多是想分享自己的感受,唤起对方类似的经历,从而感同身受,理解我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凡事没有绝对,我仅分享当下个人的看法,至于是否接近本质,尚进一步考量。我也尽量就事论事,不轻易评价他人,因为相信“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菲兹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确,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立场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过往推测他为何做此言论,但不能批评他的人格,毕竟人是那么的复杂。

似乎因为急于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样就可以立即定性,所以才有那样上纲上线的评价。像是那句文言文评论,似乎马上就给这个行为贴上了一个抽象的标签来判定本质。但如果他说:“这就像是(这让我想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楼主这样不珍惜食物,是否想过还有那么多人吃不饱饭呢?”或许就没那么有定论性了,而是更倾向于表示自己的恐慌、担心楼主生活中也像古文中的行为那样不知节俭,轻视人的生命。所以,对于我,也不会仅评论一个短句,还会尽量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

《罗伯特议事原则》这本书还未读过,从评论来看,它可以帮助约束我们自身不去争吵,也同样推荐《非暴力沟通》。通过表达“观察、情感、需要、请求”便可做到。观察,即是自己看到的现象,有利于就事论事,但应尊重客观事实,避免道德评价。情感,即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但要避免加上自己的想法。说明需要时要准确、直接(然而国人的含蓄多让此变得委婉);提出请求时不能用命令。这本书不仅能防止自己去争吵,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对方的想法,避免被他的言语攻击所伤害。从他人的指责中发现,那其实是在表达需要和请求。当我们友好地说出甚至帮助他实现这一需求时,他会觉得,自己得到了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23-4-4 11: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次在评论区吐槽了一下辅导员。“辅导员(只会转发通知):你们自行领会一下通知的意思。”没有表达观点,用的是网络上常见的对话体(不确定叫什么,或许也可以叫话剧体?)。一开始有很多人点赞,表示有共鸣。后来就回复说:辅导员既不是决策者也不是院领导,少到几十多到几百的学生都归他管,他不转发通知还能怎么的,自己做决定吗?那么多学生,出了问题谁负责?......

但很快我们讨论发现,大家针对的是这类不负责任的辅导员或者辅导员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而那条回复以为我对辅导员这个职业有什么意见。可见没有完整的逻辑做出的评价往往会被人误解。尽管当时只是随意的一句吐槽(那个视频也是氛围轻松的吐槽,所以一开始并不觉得不妥),尽管也有很多人认同那条评论,但当作一个观点的话,确实不够严谨。那时就再一次认识到,不要说没头没尾的话。
发表于 2023-4-4 11:54: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上的信息太多了,什么时候关闭抖音今日头条微博这类负面消息传播口社会才能避免恶意肆虐(用户面对信息需要一定的判断力,毕竟新闻是可以编造的参考网易腾讯发布抹黑竞争对手的新闻)
发表于 2023-4-5 12: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私以为,无法避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I 玩家社区联系我们免责声明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893号 蜀ICP备2021001153号-4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4-5-15 08: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